众生药业3.8亿元回购,“对赌”需谨慎;2025年2期管线或成风投焦点

2024-12-30 16:41   |   来源:氨基观察

/ 01 /

2025年2期管线或成风投焦点


融资永远是biotech行业的焦点。2025年,趋势会是怎样的呢?

海外数据分析公司PitchBook的预测是:二期资产可能会成为焦点。

从PitchBook观察到的数据来看,可能正是这样。2024年,二期管线的总投资额达到了52亿美元,而三期阶段的管线投资额仅有17亿美元,相比于2021年的42亿美元下滑较多。

在PitchBook看来,有两个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。

三期管线的财务和运营复杂性更高,对大型制药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难度会更大。而二期管线不存在上述烦恼,并且在疗效、安全性和商业潜力方面提供了更清晰的信息,因此成为风险调整后投资的有吸引力的目标。

那么,全球走势是否会如PitchBook预测呢?让我们继续观察。


/ 02 /

越来越多的中国biotech“合并”上市


对于中国Biotech而言,一个明确的趋势是,选择合并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。

日前,创响生物就宣布与美股Biotech公司Ikena Oncology合并,合并后的公司将专注于开发创响生物的OX40抗体IMG-007,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。合并后的公司计划以“Imagene Bio”的名称运营,并在纳斯达克以“IMA”的股票代码进行交易。

这不是国内Biotech第一次通过合并的方式上市,此前包括依生生物也是选择这一方式登陆美股,港股也出现了亿腾生物合并嘉和生物的案例。

也不难理解。反向合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,通常发生在上市公司承认其研发没有成功,并准备关闭一切业务的时候。市场低迷,可能会迫使更多的上市公司投降,成为现金充裕公司的“壳”。

在这一逻辑下,他们会开始寻找反向并购的候选人。而对于候选人而言,因为IPO难度较高,也会选择这个方式搏一把。

对于资金困难,又短期难以IPO的Biotech来说,合并上市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
/ 03 /

众生药业3.8亿元回购,对赌需谨慎


不管是哪一期管线的投资,条款永远是企业最需要关注的关键点。

日前,众生药业发布公告表示,其创新药子公司众生睿创未能在2024年12月31日之前实现合规上市,已触发赎回条款。12月24日,众生药业宣布拟使用3.8亿元自有资金赎回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的部分股权。赎回完成后,众生药业对众生睿创的持股比例由61.11%变为70.97%。

简而言之,众生药业对赌失败。“对赌”,在融资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,可能以公司控股人为主体,也可能以公司为主体,核心是以达成目标为导向,根据成功与否评定是否触发对赌条款。

但正所谓,计划赶不上变化,无论是管线的研发、企业的经营,还是上市,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,触发对赌条款的概率并不低。在公众视野中,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对赌失败造成深远影响的案例,而未公开的更是数不胜数。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,在签订对赌协议时必须谨慎。


/ 04 /

重磅自免药物专利提前十多年被宣告无效


重磅自免药物遭遇了专利刺客。

12月25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,礼来的JAK抑制剂巴瑞替尼晶型专利ZL201610136379.8被宣告无效,比理论到期日2036年提前了10多年。

巴瑞替尼作为JAK抑制剂的明日之星,已经获批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、斑秃等适应症,2023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。但也正是因为其市场表现过于耀眼,引起了仿制药企业的觊觎。

今年1月,巴瑞替尼的化合物专利权全部被宣告无效,加上此次晶型专利再次被宣告无效,意味着巴瑞替尼仿制药可能会提前进入市场。对于礼来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不利的消息。

当然,对于国内药企来说,这也不完全是好消息。目前,包括恒瑞医药、泽璟制药在内的多家企业均在JAK抑制剂领域投入重金。如果巴瑞替尼仿制药上市,可能也会冲击国产原研药的市场。

因此,巴瑞替尼遭遇狙击,受影响的都有哪些方面,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。


/ 05 /

不能再以减肥药看待GLP-1


谈及GLP-1,市场最新想到的仍是减肥药。但时至今日,可能需要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GLP-1类药物。

日前,礼来的双GIP/GLP-1重磅药物Zepbound成为第一个获准用于治疗成人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(OSA)的处方药。

这是Zepbound在2023年11月首次获得肥胖适应症批准后的第二个适应症。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,GLP-1正在逐步从降糖、减重,加速扩展至更多适应症。

从礼来、诺和诺德的布局来看,这一趋势还会加快。例如,除了肥胖和睡眠呼吸暂停,礼来还在其他心脏代谢疾病中测试其tirzepatide的能力,如心力衰竭、糖尿病前期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。

而诺和诺德的多个适应症也都处于3期阶段。这也预示了,GLP-1类药物还会继续火热下去。


/ 06 /

Biotech引进GLP-1已不是一个明智选择


GLP-1火热,但入局可能也需要更谨慎。

日前,Biotech引进了GLP-1产品,从闻泰医药引进了CX11,这是一种口服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-1受体激动剂的全球(除大中华区外)开发和商业化权益。

很显然,GLP-1的热潮仍在继续,并且战火从注射剂燃烧到了口服药。从GLP-1的热度和前景来看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

当然,从竞争角度来说,Biotech选择继续引进口服GLP-1是否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,可能是值得商榷的。

对于Biotech而言,后续路径无非是两个:作为中间商出售,或者自主推向市场。但目前海外MNC基本都有了自己的GLP-1布局,对管线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,因此出售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。

自主商业化可能更是天方夜谭,毕竟不管是资源还是能力,都远远比不上MNC。引进,确实是Biotech补强管线的一种方式,但核心思路应更前瞻,追逐热点可能只会重蹈过去的覆辙。